?
2025-11-10 22:12?來源:溫州在線
溫州在線氣候變化新聞,自十年前各國領導人在巴黎慶祝達成歷史性氣候協議以來,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變化的方式卻與他們預期或希望的并不完全一致。
多位科學家和官員表示,地球氣候變暖的速度比人類社會擺脫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速度還要快,而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會排放碳污染,從而引發全球變暖。
自2015年以來,全球變暖預測已減少了超過1攝氏度(2華氏度),但進展不足仍將是未來兩周外交官齊聚巴西貝倫參加聯合國年度氣候談判時的關注焦點。
“我認為我們必須對世界坦誠,承認失敗,”德國波茨坦氣候研究所所長約翰·羅克斯特倫說道。他表示,氣候變暖帶來的危害比科學家預測的更快、更嚴重。
但外交官們并未放棄。
“我們實際上正朝著我們在巴黎確定的方向前進,而且速度之快是我們任何人都無法預料的,??”曾幫助促成該協議的聯合國前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主席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說道。該協議要求各國制定應對氣候變暖的計劃。
但她表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速度比氣候危害加速的速度要慢,這意味著“我們實際看到的進展與我們應該達到的目標之間的差距仍然存在,而且還在擴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表示,世界“顯然正在落后”。
“我們現在就像是在鋸我們坐著的那根樹枝,”她說。
根據歐洲氣候服務機構哥白尼的數據,自2015年以來,地球年平均氣溫上升了約0.46攝氏度(0.83華氏度),這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十年升溫幅度之一。哥白尼計算得出,今年將是歷史上第二或第三熱的一年。自2015年以來,每一年的溫度都高于《巴黎氣候協定》簽署之年。
致命的熱浪不僅襲擊了印度和中東等傳統高溫地區,甚至還襲擊了北美太平洋西北地區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等較為溫和的地區。
地球屢遭代價高昂、危險性更高、極端天氣的侵襲。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記錄顯示,自2015年以來的十年間,美國遭遇了數量最多的五級大西洋颶風和損失超過十億美元的極端天氣災害。過去十年間,美國共遭受193起損失至少達10億美元的災害,總損失高達1.5萬億美元。
野火肆虐夏威夷、加利福尼亞、歐洲和澳大利亞的部分地區。洪水重創巴基斯坦、中國和美國南部部分地區。科學家們計算得出,其中許多災害(但并非全部)都帶有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的痕跡。
據冰川科學家估算,自2015年以來,全球冰川以及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蓋中已有超過7萬億噸的冰消失。這相當于超過1900萬座帝國大廈的高度。
海平面上升速度正在加快。過去十年間,全球海平面上升了40毫米(1.6英寸)。這聽起來或許不多,但據科羅拉多大學研究海平面上升的教授史蒂夫·內雷姆(SteveNerem)稱,這足以填滿30個伊利湖大小的湖泊。
就連即將召開氣候談判的亞馬遜地區,也從一個能夠吸收空氣中溫室氣體、拯救地球的地區,變成了一個由于森林砍伐而時不時排放溫室氣體的地區。
但過去十年里,官員們也取得了許多值得慶祝的成就。
如今,在大多數地區,可再生能源比污染嚴重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更便宜。聯合國7月份發布的兩份報告顯示,去年全球新增電力中,74%來自風能、太陽能和其他綠色能源。報告還指出,2015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為100萬輛,而去年這一數字達到了1700萬輛。
“這是無法阻止的,”曾參與談判《巴黎協定》的美國前氣候特使托德·斯特恩說,“你無法阻擋潮流。”
2015年,聯合國預測地球自19世紀中期以來將升溫近4攝氏度(7.2華氏度)。如今,全球氣溫預計將上升2.8攝氏度(5華氏度),如果各國都能履行承諾,升溫幅度或許還會更低一些。
但這距離將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2.7華氏度)的目標還相差甚遠,科學報告稱這一水平大致是危險線,也是《巴黎協定》的總體目標。
“十年前,我們還有一條更有條理的路徑,可以完全避免升溫超過1.5攝氏度,”羅克斯特羅姆說。“現在十年過去了,我們失敗了。”
一份報告考察了數十項衡量從化石燃料經濟轉型進展的指標,例如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裝置,結果發現沒有一項指標能夠使全球變暖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或以下。
貝佐斯地球基金會、氣候分析組織、氣候高級別倡導者組織、氣候工程基金會和世界資源研究所聯合發布的報告發現,其中35個氣候變化至少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盡管速度太慢。
“曾經只是假設的技術,如今正在成為現實。好消息是,現實的發展速度已經超過了十年前的許多預測,”報告作者、貝佐斯地球基金會科學與數據主管凱利·萊文表示。“但這遠遠不夠快,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2015年至2024年間,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增加了5.2%,而同期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5.8%。
根據全球碳計劃的數據,包括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在內的幾個發展中國家自2015年以來已減少了約7%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其他國家的排放量卻大幅飆升,其中中國的排放量上升了15.5%,印度的排放量更是飆升了26.7%。
樂施會國際組織按收入水平調查了全球排放量,發現最富有的0.1%的人口自2015年以來碳排放量增加了3%。與此同時,最貧困的10%的人口減少了30%的排放量。
“《巴黎協定》本身的表現低于預期,”英國劍橋大學的氣候談判歷史學家喬安娜·德普萊奇說。“不幸的是,它屬于那種喜憂參半的境地,你不能說它失敗了,但也不能說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本文“氣候協議”來源:http://www.f0574.cn/weather/qihou/87715.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