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14 12:50?出處 溫州在線
溫州在線社會熱點新聞,我們總被“10W+”謠言收割的核心原因在于自媒體生態的逐利邏輯與算法機制的共謀,自媒體為了賺流量扯淡,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
一、情緒驅動的流量密碼
虛假信息往往通過極端情緒(如勵志、憤怒、獵奇)精準刺激用戶神經,例如編造“54歲阿姨考上研究生”“抓小三砸豪車”等離奇故事,利用細節偽造(如“錄取通知書”等“實錘”)增強可信度,從而快速引發傳播。這類內容契合算法對高互動量的偏好,短時間內被推送給更多用戶,形成“10W+”爆款。
二、“暴力起號”的牟利鏈條
部分自媒體為快速變現,摒棄長期“養號”策略,轉而通過虛假擺拍、制造對立等“暴力起號”手段收割流量。其盈利模式包括廣告分成、帶貨賣課等,甚至形成灰色產業鏈(如“推課”“售后”團隊)。例如,炮制虛假故事的賬號被禁言,相關涉案人員被刑事起訴,但事后監管難以挽回已造成的傳播傷害。
三、算法與監管的滯后性
平臺算法傾向于推薦能帶來高收益的內容,而機械化的流量判定機制為謠言提供了擴散溫床。盡管監管部門對典型案例采取“露頭就打”措施,但虛假信息更新迭代快,且事后追責無法消除已產生的影響。根治需從算法優化入手,例如對短時流量激增內容加強審核。
四、公眾認知的局限性
部分用戶對情緒化內容缺乏警惕性,易被“細節真實感”誤導,成為傳播鏈條中的一環。平臺需平衡流量與真實性,而公眾也應提升媒介素養,避免成為謠言的“工具”。
本文“”來源:http://www.f0574.cn/news/shehui/87102.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